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 其一 北宋 · 沈遘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正统千龄接,端朝四纪长。
无为独高拱,博施极多方。
昔也称何力,今焉怨彼苍。
维应传圣嗣,有以慰民望。
翁彦国靖康二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国家之变,千古未闻,昧陋所遭,可谓奇祸。
诚以保存庙社,拯救生灵,使京城免于焚荡,以济远图,其心明于皎日。
今幸虏骑已退,道路可通,即遣使东州,具申夙志。
想在端朝,必谅此心。
今差李左司赍手书,具道曲折,惟中丞相与戮力,共济艰难,迄成康功,以永丕祚,是所望于公也。
初夏薄暑,军务良劳,未审晤期,更惟尚谨。
邦昌上闻。
两府贺冬启(二)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五、《西溪文集》卷八
伏以气动于泉,物源于子。
阴阳相缉之际,律历更起之端。
恭惟某官熙正天工,翼安国体,躬秉勋德,上当圣神。
会长景之为元,与端朝而钧庆。
益崇久大,茂对明昌。
某守郡有羁,候门莫及,瞻祈之极,悃愊实劳。
翁彦国宝文阁学士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一、《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六
楚汉相距荥阳,百战不殆,而萧何独全关中,为汉开基之冠。
安、史攻陷河洛,赤地千里,而刘晏营制东都,佐唐中兴之业。
肆朕纂承之始,未堪多难之忧。
选建臣工,鼎新邦命,必有中外文武之选,副予励精宵旰之怀。
具官某智术疏通,风力强锐。
爰整勤王之旅,益肩卫上之忠。
进升内阁之华,益壮大邦之翰。
庀徒作室,揆日相方。
毋从乾没之奸,以蠹邦财;
毋容聚敛之吏,以耗民力。
毋张空最以衒虚名,毋急近功以遗后患。
益思刻励,追配古人。
熊待制金陵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无为集》卷一一
伏承抗章玉阙,得请金陵,窃惟庆慰。
恭以判府钤辖侍郎待制德重端朝,忠纯体国。
未陪四近,弥郁群情。
顾六代之名区,邻三吴之旧境。
假途红幕,钦婉画之尚存;
移建碧幢,实坐筹之有赖。
锦绣增荣于榆社,封疆密接于棠阴。
即趋召节之严,难久偃藩之乐。
圣求承事(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七、《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九
端朝显擢,二令弟联名并中,岂惟门户之庆,闾里与有欣荣也。
度岁,且复入郭从朋友晤言,少纾悲懑,何如?
送利漕刘明复朝议 北宋 · 冯山
五言排律 押先韵
中山元魏后,数世十三传。
皆在河南葬,初从代北迁。
中书谋定策(自注:环巂字仲贤魏中书侍郎。)大理力扶颠(自注:坦字宽夫,隋大理卿。)
渝国乘机日(自注:政会封渝国公。)唐公起义年。
议高都尉(自注:玄字深之,太宗驸马都尉。),名累侍郎(自注:奇天官侍郎,死罗织狱。)
原武输期集,东阿旧俗悛(自注:聚字文秀东阿。)
河阴才被诏(自注:藻茂实河阴。)户部志绳愆(自注:符字端朝户部侍郎。)
八子生中叶(自注:符有八子,崇黾、崇彝、崇望、崇鲁、崇纂、环、玕、圭。崇黾字子长,岭南节度使。崇望字希徒左仆射。崇鲁字郊文翰林学士。)三台共一躔。
洪洞城不下(自注:玕。),工待清钞本、小集作侍)政无前(自注:圭。)
昭辅书仪集,明宗礼意全(自注:太常卿。)
中丞安出处,艺祖首详延。
学士台阁咸平起涧瀍。
斯文醇复古,宏议自摧坚。
江汉源何巨,公侯兆已圆。
信辞师鲁志,佳气尹樊阡。
秘监儒将,缑山酒地仙。
看公承远构,发迹向孤骞。
浩荡穷经笥,纵横信笔椽。
巾箱遗紫绶(自注:见谱。),伯仲袭青毡。
辨论多兵略,澄清累使权。
凤鸣雄屏翰,鹑首富刀泉。
诏自南台下,车随北斗旋。
鹓鸿思旧侣,嵩少望归鞭。
师节频轻伏,戎腥(原作兵尘,据宜秋馆本、清钞本、小集改)未一湔。
朝纲今省户,古道日经筵
尽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
门施唐棨戟,冠珥汉貂蝉。
阀阅谁如此,功名盍勉旃。
慎无从子晋,轻去恋伊川(自注:因公之志而云。)
孑立栖迟久,深知义气清钞本、小集作气义)然。
人情尝岁月,物色自风烟。
士要文章别,诗因谱第编。
碑阴如可附,青玉为雕镌。
乞正翁彦国罪奏建炎元年七月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舍渠魁而责支党,臣所未谕,请正彦国罪。
皇第十八子特授检校太尉建雄军节度使上柱国福国公食邑食实封政和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九、《宋大诏令集》卷三一
门下:朕承列圣之基图,皇穹之祐序。
有室大竞,聿臻传类之祥;
无疆惟休,诞启建侯之辅。
眷时贤嗣,爰及晬辰。
涓吉命名,端朝孚号。
皇第十八子璇源毓粹,景纬储英。
美玉精金,外发山川之秀;
黄钟大吕,中函天地之和。
顾令质以夙成,矧佥谋之屡谂。
爰稽成宪,式举初封。
植纛拥旄,析平阳之瑞节;
制畿开国,彻长乐之封疆。
峻夷等以策勋,衍赋租而诏禄。
恩繇立爱,义叶明伦。
于戏!
揖揖众多,言若螽斯之羽;
振振信厚,宜如麟趾之诗。
其茂对于邦荣,用永绥于尔祉。
可。
何执中少傅太宰门下侍郎加恩制政和二年十一月辛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二、《宋大诏令集》卷六四
门下:五帝莫盛于尧,在则天而体道;
三王莫高于禹,爰制器以告功。
蕴众妙以含章,冠多祥而称瑞。
朕丕膺眷祐,登济隆平,于昭锡羡之祥,翕受非常之贶。
端朝凝命,既诞举于弥文;
涣号畴庸,用敷宣于显册。
具官何执中才周而用博,资厚而履祥。
吁谟足以经远猷,敏识足以裁庶务。
感会潜藩之眷,雍容禁橐之华。
坐执铨衡,著激浊扬清之美;
入陪帷幄,有进思退补之忠。
既选众以登庸,弥竭诚而励相。
阴阳叙顺,法度修明,靡忘小物之勤,尤尽大臣之节。
薰然协气,式荐降于嘉生;
订是珍符,弥有资于显助。
矧在表仪之地,方新训迪之原。
总名实以话功,期予于治;
公孤而序职,惟古之师。
超升亚傅之崇,肇正宰司之重。
爰田衍赋,真食陪封,用并侈于神休,益共釐于邦采。
于戏!
绍天明而即命,式克钦承;
遵世德以作求,昭兹来许。
尚谨时几之敕,永孚福禄之同。
罔俾前人,有斯专美。
可特授少傅、改太宰、兼门下侍郎,加食邑食实封、勋、封如故。
赵相冬启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三、《华阳集》卷二八
黄钟应律,肇基四气之和;
紫极当阳共和一人之庆。
维时上宰,与国皆昌。
恭惟某官伟德望以端朝辅圣神之休运。
载安社稷,全济黔黎。
天地为炉,独秉甄陶之化;
河山作誓,蔚高带砺之勋。
兹茂对于初阳,宜倍膺于多福。
益隆国栋,永赞皇图。
某谬忝官联,过叨奖予。
瞻言衮席,曾莫预于进趋;
跧伏衡门,但弥勤于祝颂。
贺执政冬启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四、《华阳集》卷二九
气行无间,一阳进而朋来;
福生有基,万宝滋而萌动。
惟时盛德,与国同休。
恭惟某官名世钜贤,端朝硕辅。
奋文章之大手,领袖诸儒;
竭启沃之深忠,凡青万化。
协千载风云之会,冠百工柱石之良。
茂对昌时,倍膺殊祉。
伫正钧衡之拜,益崇廊庙之瞻。
不间迩遐,实同抃喜。
某叨恩祠馆,屏迹乡枌。
缅想光仪,徒深颂祷。
皇子贺亲蚕礼成表五道 其五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一
负扆端朝,坐阐不言之教;
载钩就室,用彰敦本之仁(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恭俭爱人,钦明若古。
曾是椒宫之懿,不忘茧馆之勤。
臣早被皇慈,亲逢盛礼。
织纴组紃,庸是劝于女功;
朱绿元黄,伫克成于帝服。
按:《毗陵集》卷二。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
通信守徐侍郎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六、《竹洲集》卷六
备官泽国,尚远及瓜;
摄吏泉台,将欣敛板。
三釜有及亲之幸,二天期独我之怜。
辄输悃愊之私,仰布起居之问。
某官弥文华国,厚望端朝
德义可尊,发强刚毅足有立也;
名位至重,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自摧偃月之堂,荐擢昂霄之干。
紫荷奉橐,皂盖分符。
本末源流,足国任货财之计;
中和宣布,邻邦传乐职之诗。
虽寿王久厌于承明,而汲直宜居于禁闼。
积中外践扬之望,为左右辅弼之储。
伏念某顷起闾阎,叨居庠序。
大小殆逾于百战,往来几阅于十年。
月积毫釐之勤,岁有尺寸之进。
上舍占一优之等,复南宫居十子之间。
一命青衫,仅脱齑盐之苦;
双亲白发,顾艰菽水之羞。
钟官鼓铸之司,广幕吏分临之职。
尚稽除授,猥使摄承。
虽曰时乎为贫,安能久居此也;
若乃食焉而避,独不愧于心乎!
幸今所摄之司,乃获焉依之地,傥有锱铢之效,少酬升斗之佣。
荆州之楼,敢言非于吾土?
晋公之驾,恐即觐于神京。
少保右丞相史浩辞免玉牒所进书转两官特许回授例恩不允诏淳熙五年十月十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派皇室之璿源,书首成于章圣
上仁朝之玉牒,礼尝讲于熙宁。
兼二典以奏篇,审一时之能事。
卿儒猷硕大,德量渊宏。
俨衮绣以端朝,与󲦤绅之载笔。
进官懋赏,厥有前彝。
锡命貤恩,已从雅志。
尚兹固避,毋乃过谦。
所辞宜不允。
高宗皇帝第二书建炎元年八月十九日 北宋 · 陈东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四、《陈修撰集》卷三
臣于七月十日准知镇江府、延康殿学士赵子崧牒,备准尚书礼部符及开封牒,五月十日三省同奉圣旨:「陈东令乘递马发来赴阙,即时祗受前件指挥」。
寻即治行。
七月二十日臣自本家起发,二十六日渡江赴行在,今月十五日入门讫。
伏念臣去年夏五月太学请假,归省祖母、母氏,退伏闾里,未几乃闻金贼再寇京城
臣虽至愚,粗知忠孝,身在畎亩之中,而乃心未尝一日忘君父。
,杳闻朝廷音耗,引领北望,日夕以俟国威大振、贼虏殄灭。
夏四月,乃知京城失守,时事大变,两宫蒙尘,九庙危辱,金枝玉叶,堕落虏营。
逆孽藉势,僭窃大宝。
群邪辅之,更姓易号。
臣始闻之,不以为信,窃谓开辟以来,宁有是事?
五代石晋契丹得天下,衰弱不竞,大势未尝入手,故不旋踵为夷狄所灭。
我祖宗诞受天命,圣圣相继,积祀忧勤,深仁厚泽,格于上下,天意人心,未厌宋德。
况今诸将之兵大会几甸,毋虑百万,自当左右前后,以卫王室,岂容祸变一至于此?
诚不敢以为信也。
比见陛下大元帅府檄书传示四方,始信果然。
臣与家人妇子、朋友故旧、乡党亲戚、田夫野叟相向而泣,曰:「吾属世世戴赵氏之天,履赵氏之地,今忍复事异姓,为伪民乎」?
号天叫地,恨无死所。
急睹五月赦书,知陛下龙飞,社稷复归我宋。
始与人人收泪相顾,曰:「幸矣,有生意矣,再睹天日之光矣,庶几其复见太平矣」。
方欲求田问舍,躬耕以奉祭养,以全其生,以尽其年,如是而已矣。
岂意陛下仄席幽隐,首及贱微,顾臣何人,可以当此?
臣虽不肖无状,敢不奋励感激,竭忠尽愚,图报万一?
恭惟陛下即位才十日,辄下明诏,搜一布衣韦带之士,其意岂苟然哉?
窃谓陛下必欲闻刍荛之言矣。
有君如是,顶踵何爱?
臣敢请以当今之急务,天下之大事,为陛下言之,在陛下处之何如耳。
处之甚易,亦甚难。
陛下聪明果断,则处之易于反掌;
若优柔不忍,则无可为者矣。
臣谨具书,一一奏闻,惟陛下裁择。
一,臣窃谓天下之事,何事最大?
二圣北狩,銮舆未还。
天下之人,虽贱如田夫,愚如野妇,每有一言说及二圣,必相痛哭,涕泪交流。
又况陛下孝弟之至,神圣所钟,想见思念父母兄弟沙漠之苦,寝食俱废。
臣窃以为徒能忧思,于事无益。
陛下必欲二圣銮舆早还,莫若慨然奋发英断,选将治兵,示强以取。
若欲卑辞,加之厚币,或遣使命,恳切邀请,却恐示怯,示我之怯,益彼之强,二圣銮舆永无回日。
汉高祖曾被项羽擒质太公,高祖:「若不急下,吾烹汝公」。
当是之时,使汉高祖畏怯恐惧,哀鸣请命,烹太公,其理必矣。
高祖聪明,便以智胜,乃为大言以压项羽
其言谓曰:「今我公者即是汝公,汝欲烹,分一杯羹」。
高祖岂欲人杀其父,事势迫切,乃为此言。
果不敢烹太公,其后太公遂得生还。
臣愿陛下今于金贼亦当慷慨以气压之,压之之术,乃在陛下决策亲征,挫折虏气,使知陛下果是不怯。
臣妄意亲征之诏一旦而下,天下之人莫不鼓舞,愿为陛下效一死战,舒其痛愤。
兵威士气必然大振,虏人虽强,岂不远虑,必奉二圣归而请盟。
愿陛下刻意图此。
一,臣窃谓当今之事,何事最急?
用兵亲征,最为急务。
伏惟陛下父母妻子、诸父兄弟、六亲九族尽在沙漠,陛下以一身孑然独立于亿兆之上,宵衣旰食,北顾忧思,必欲报复夷狄之耻,迎奉二圣銮舆早还,以成我宋中兴大业
用兵亲征,诚不可缓。
何以言之?
犬羊之虏,意得志满,气亦骄惰。
彼必谓我已是衰弱,不复可振,今我掩其不备,乘其骄惰,贾勇而前,一击必胜。
若失其时,噬脐何及,臣愿陛下勿惮用兵。
议者多谓今日之兵无可用者,臣谓不然。
天下之兵无不可用,只缘前此将帅非人,怀奸卖国,挫折军威,欲战之兵乃不得战,郁愤丧气,至于解体。
如欲用之,在陛下发舒其愤,兴作其气。
愤或未舒,气或未作,猛夫悍卒皆不能战;
愤既已舒,气既已作,懦夫孺子皆可为兵。
欲舒其愤,兴作其气,正在陛下大明诛赏。
去年,三军在行,皆愿捐躯,效死一战,奈何诸将率为奸谋,不肯辄出一人一骑,为国禦敌,乃下令曰:「杀虏者死」!
偏裨小将,有能率众杀虏人立功者,往往主将径行诛戮。
缘此之故,三军沮挫,竟无斗志,天下所以郁愤丧气。
伏自陛下即位以来,天下之人倾心拭目,日俟朝廷正厥典刑。
至今多时,未赐行遣,天下疑惑,皆谓陛下欲姑息诸将,失天下心。
臣谓陛下必不欲姑息此数人者,失天下之心,所以未正典刑,罪在大臣不建明耳。
大臣所以未肯建明者,岂以陛下为大元帅时,兵未尝进,有此嫌忌,不敢发端,是以一切主兵之臣,得以藉口劫持陛下,自逭其罪。
臣窃怪之,朝廷大臣何其无识耶?
岂不闻陛下向者为亲王时,狂虏犯顺,恃强要质,势不可遏,渊圣皇帝笃爱手足,不忍启齿。
惟时陛下奋然请行,略无难色,闻尝奏之渊圣皇帝曰:「为国家虽死何害,愿勿以臣在军中,遂不用兵,害国大计」。
其谕朝廷,亦为此说。
天下闻之,贾勇增气,咸壮其言,仰叹圣质英特如此。
渊圣皇帝亦知陛下英断果敢,可任大事,断然不疑,乃命陛下为大元帅
当时陛下致身于国,及为元帅,岂肯畏避?
天下之人,共知陛下数欲进兵,耿南仲者窜走帅府,刚执和议,以沮陛下进兵之意。
又闻曹辅移文兵,帅府官属类多沮遏。
陛下失在听信过当,为数人者惑乱聪明,遂致圣意进兵不决,不为无过;
朝廷大臣乃欲陛下讳过自笼,臣所不识。
自昔圣人未免有过,不闻讳也,孔子有言:「某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
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为大臣者,岂可辄使陛下讳过,害国家大计?
臣愿陛下特降诏旨,自明其过,示以不欺。
下不欺人,上不欺天,罪己,不过如此。
遂使天下知不进兵不在陛下,乃在南仲诸人之徒。
陛下便当大正典刑而诛殛之,足见陛下不以私情而害国法,遂使一切主兵之人,不得夤缘幸免罪戾。
安抚使范讷,为经制使翁彦国者,四道总管赵野等辈,及诸被命主命勤王之人,并皆坐视君父屈辱,逗留不进,朝廷大臣,必备知之。
臣愿大臣赤心至公,以助陛下大正典刑,其有进兵死事以及一切立功之人,愿加厚赏,庶使刑赏既公且明,天下之人莫不皆知。
自是之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前日之兵不得战者,继今以往,竭力立功;
前日用命不得赏者,今当必得次第受赏。
天下之愤,何为不舒,天下之气,何为不作!
更愿陛下哀痛之诏,日夕继下,天下之人当知陛下坐薪尝胆,顷刻不忘夷狄之雠,必欲一战以复其耻,莫不捐躯效死,以助陛下。
将见天下富者出财,勇者出力,智者献谋,懦夫孺子皆可为兵。
更愿陛下选将治兵,奋然亲征,骄惰之虏一举可灭。
恭惟陛下聪明英睿,著闻夷夏,天下共戴陛下为中兴主,陛下若以身徇父兄,天下当以身徇陛下,二圣銮舆指日可回,中兴大业指日可就。
臣愿陛下勉之而已,切勿辄为怯懦之辈苟且其说,惑乱聪明,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一,臣在外方,闻之道路,其言皆谓朝廷大臣力请陛下迁都金陵,有识之士莫不忧骇,谓中国者必据中原,然后乃能经制万国,号令天下。
自古以来,帝王兴起,无舍中原能立国者。
金陵,本荆楚地,后世偏伯势不得已,或遂都焉。
西晋板荡,河洛腥膻,琅琊王者宗室疏属,用王导计,移镇江表,悯帝既崩,因而就立,是为元帝,初非特地迁宅于此。
自时厥后,中原之地乃为盗有,刘、石、慕容攘夺僭伪,宋、齐、梁、陈终不得复。
东晋之初,席未暇暖,遽有王敦起而为乱,元帝乃欲归避琅琊
明帝英武,克清大憝。
未几苏峻复起,历成、康、穆、哀,寖以衰削,宗庙血食虽已百年,子孙享国类皆不久。
刘裕、二萧,以及陈氏,其创立也,亦必艰矣,子孙不能长保宗庙社稷。
岂数君者一无长策贻厥后人?
盖以金陵地薄势孤,山川迫蹙,不拔之基,此非其所。
矧今二圣北狩未回,宗庙在,陵寝在洛,陛下若听左右之言,迁都江左,即是陛下远弃父兄,远弃宗庙,远弃陵寝,为自安计。
臣窃妄意,劝陛下者必皆东南之人,意在自便坟墓之奉,俯仰之养,不为国家长久之策,陷陛下于不孝不弟。
臣尝闻之,在真宗时契丹入寇,直至澶渊,势已迫近,当时大臣有劝幸蜀,亦有劝幸江南者,皆是怀土自便之计。
宰相寇准独请亲征,真宗皇帝深烛厥理,遂从其请。
车驾既至,登城抚军,军威大振,射杀契丹主帅挞揽,遂大破之。
自是契丹百五十年不敢南向,盖得真皇亲征之力。
臣愿陛下决意亲征,亦用寇准已试之效。
如臣之末学,智略疏浅,岂敢不揆,自方前哲?
惟是陛下聪明英睿,真可勉力,以继祖宗;
金贼二帅,亦挞揽耳,何足道哉!
只前此诸将畏怯,无敢当之,卖国纵敌,遂致大变。
陛下若肯决意亲征,祖宗之心庶其在此,祖宗在天,天必相之;
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坐薪尝胆,不忘夷狄,皆愿捐躯,一战自效。
臣谓一旦行营北顾,两帅之头可致麾下。
窃愿陛下尅意图此,勿为东晋委靡之计。
臣近闻朝廷遣使奉迎神主,欲往江南,又见宗室迁居镇江,岂非朝廷必欲南去?
然臣又闻陛下降诏,复还中原,金贼再来,与之决战。
果然,即是神主不当远去。
自古天子岂有不奉宗庙神主而独居者?
陛下亲征,愿载以行。
武王伐纣,文王载之车中,王乃言曰:「奉文王伐,不敢自专」。
臣愿陛下奉若祖宗,报怨金贼,何为不可!
又闻朝廷复请陛下南自襄邓,转之长安
臣虽至愚,不足窥测庙堂之议,然而鄙见陛下顷者先归京师,谒见宗庙,慰安都人。
京师之人,世世安处辇毂之地,不识战阵,今遭兵火,复失二帝,攀恋悲思,不能自处,日夕引领,愿望陛下车驾还归。
陛下万一径为他幸,窃恐都人必生怨心,乃谓陛下弃我而去。
臣愿陛下早归京师,以定大势,镇抚中外,治兵选将,速图亲征。
若以二圣六宫九族远征之故,顾瞻宫阙,难以为怀,必欲他幸,亦须略到,旋即他往。
仍须择一二重臣,贤有才德素为都人所倚仗者,留守京师,分兵四屯,卫护宗庙,然后可以保其无虞。
如或不然,都人之心日夕惴慄,安知其无英雄豪杰乘间而起?
畿甸之人,谁不附之,以求休息?
并或金虏闻我既去,谓必大怯,即必拥兵冲突而至,据有京师,皆能坐障东南粮道,未必便无南睨之意。
陛下虽曰已居京师,岂能转输江淮以饷关中
是宜先图,固此京师,然后徐为长安之计。
若曰便欲渡江而南,自江以北即非我有,反在他人指挥之下,虽有大江,不足恃也,纵能立国,不过东晋陵迟之渐。
又况方欲报怨金贼,金陵之名,以其嫌忌,有类柏人,为此计者,何未之思?
臣愿陛下勿效东晋江左之行,决为真皇澶渊之役,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然非陛下大明诛赏,以振国威,未可图也。
臣愿陛下断然行之。
臣布衣一介之贱,学术浅陋,无所取材,误蒙陛下记录,首赐追召,臣不敢默默以负陛下,所愿陛下大明诛赏,亟成中兴之大业而已。
宣和七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渊圣皇帝即位之五日,臣时在太学诸生,尝与同学生千百辈伏阙下献书,亦乞大明诛赏以示天下。
今日遭遇陛下,亦首以大明诛赏为献,何也?
臣窃以为,诛赏,人主之威柄也。
诛赏不明,则主威不立,而人无所畏,将无以驱使天下,不能驱使天下,则安能折服夷狄?
欲求内外无患,而天下大治者,其可得哉?
武王之伐纣,乃在于毕力赏罚,以定其功;
宣王之中兴,亦以其能赏善罚恶而已。
宣帝之信赏必罚,宪宗之能赏罚用命不用命,所以为汉、唐中兴之君。
陛下操生杀之柄端,可以赏罚靖天下而指挥四夷,何惮而不为哉?
臣愿陛下勉之而已。
干冒天威,罪当万死。
绍兴李参政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省斋文稿》卷二七
伏以禹会雄藩,吴京近辅。
上求良牧,今得宗臣。
棨戟再临,江山增重。
恭惟某官忠嘉致主,德业端朝
自卷怀于经纶,屡申畀于符竹。
盖用承平之故事,不离寰内之名城。
乃由东阳,复殿于越。
去思来暮,两邦谣颂之交腾;
送旧迎新,二境旌旄之相接。
若时壮观,实掩前闻。
刘宠以有光,伫次公之入相。
某方修庆牍,过沐华缄。
佩谦德之滋隆,愧懦衷之不敏。
其为欣感,莫究名言。
孟观文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三、《沈忠敏公龟溪集》卷一○
伏审抗章宸极,得请辅藩,伏惟驩慰。
恭以某官亮节端朝,纯诚翊世。
有开济之才以戡多难,有深厚之德以镇群浮。
参斡万几,备更六载。
顾勋劳之克著,宜风采之耸闻。
楚粤尘清,虽已扫潢池之习;
关河雾塞,犹未奠神州之居。
方倚老成,庶图恢复。
遽辞荣于右府,暂分命于左符
书殿绝班,邈连霄汉;
蓬山杰观,近隔涛江。
想偃旆之未遑,恐赐环之已下。
退惟孤拙,夙荷庇庥。
怅会合之多乖,钦出处之全美。
依归徒切,敷叙曷周。
勤王誓词靖康二年四月三日 北宋 · 翁彦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靖康要录》卷一六、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徽猷阁直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何志同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赵子崧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翁彦国都水使者荣薿等,敢告众士:金戎再犯京阙,侵侮暴虐,人神共愤。
圣天子屈己议和,犹未退师。
旷日持久,包藏祸心。
宗社危辱,王命隔绝,天下臣子各奋忠勇,誓不与贼俱生。
今诸道之师大集于近辅,凡我同盟,无徇私,无怀异,无观衅,戮力合谋,共安王室,以效臣节。
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千万人惟一心。
进则厚赏,荣于家邦;
退则重刑,杀及妻子。
有渝此盟,神明殛之。
皇天后土,太祖太宗,实鉴斯言。
与普照禅师 北宋 · 翁彦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一
彦国启:比承访逮,殊慰间阔。
秋雨,伏惟起居轻利。
初七日辄屈象驾访及,兜率一饭,千万肯临。
诸得面可究,不宣。
彦国上启照禅师道旧。